01.
陶瓷大佬投資預制菜
11月10日上午,又一條跨界新聞引起行業注意。
當天,在位于佛山市禪城區南莊大道的金旋島,舉行了該公司一一廣東金旋食品供應鏈有限公司預制菜廣東運營中心開業典禮,企業方和部分邀約客戶參加了活動。



這條消息特別之處是,金旋島這家專業經營預制菜的公司是由中源企業(新中源陶瓷)老板霍熾昌投資的。
另外,預制菜也是與陶瓷最沒關聯的行業。所以,中源企業這次跨界,算是真正的跨界。這表明了投資人對陶瓷行業前景謹慎的看法。

02.
預制菜定義:預制調理食品
預制菜,又稱為預制調理食品,一般指以各類農、畜、禽、水產品為原輔料,配以調味料等輔料(含食品添加劑),經預選、調制等工藝加工而成的半成品。
通常預制菜需要在冷鏈條件下貯存或運輸,供消費者或餐飲環節加工者簡單加熱或烹飪后食用。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聯合多家單位共同參與起草的《預制菜》團體標準,預制菜的定義是:
“以一種或多種農產品為主要原料,運用標準化流水作業,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等)和/或預烹調(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進行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按預制菜產業鏈從上至下的順序,可以分為5大類:原材料企業、速凍食品企業、預制菜專業企業、生鮮電商零售平臺、餐飲企業。
如果與上述5大類對應,那金旋島做的就是原材料供應鏈板塊。
03.
預制菜市場規模:2025年超過6000億
艾媒咨詢預計,未來幾年中國預制菜市場將延續較高的增長速度,預計2026年中國預制菜的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達到1.07萬億元。


國盛證券則表示,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在2025年或超過6000億元,未來4年CAGR或超20%,行業高速擴容態勢具備確定性。
而根據《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目前中國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100億元,銷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企業端),總規模約1785億元,C端(消費端)規模約315億元。
最近三年,疫情防控“常態化”,催生了“宅經濟”的興起,居家消費驟增,市場對預制菜產品的需求大幅上漲。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五年(2021-2025)工作規劃》,目前國內預制菜滲透率只有10%-15%,預計在2030年將增至15%-20%,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0億元。
據悉,目前中國主要的預制菜行業龍頭基本在10億元規模,相比于未來萬億元的市場空間而言,行業整體集中度較低,仍舊處在藍海競爭,尚未出現全國性的龍頭企業。
因此,這兩年相關/不相關產業鏈各環節的大型企業,爭相布局預制菜。
04.
新中源住工:做一體化裝配式內裝
2022,陶瓷行業被自媒體“財經十一人”評為“全國十大內卷行業”第四。
而霍熾昌領導的中源企業則是最先試圖跨界跳離內卷的企業之一。
2021年1月,新中源投資5億元,成立“新中源住工”品牌,做一體化裝配式內裝綜合解決方案,包括整體廚衛、內外裝飾配件,智能大家居套餐等項目,計劃年產值達20億元。
2021年7月,“新中源住工”首個裝配式內裝專賣店在河南鄭州開業。
當年,“新中源住工”攜最新理念的整體衛浴裝配式內裝產品,分別亮相2021佛山潭洲陶瓷展、廣州建博會和廣東裝配式建筑展等。
05.
裝備/技術企業:加緊切入鋰電行業
面對陶瓷行業存量市場競爭下不可避免的內卷,一些上游裝備、技術企業也加速跨界經營,尋找新的藍海市場。
到目前,科達、道氏、德力泰、中鵬、中窯等裝備、技術企業正加緊切入鋰電行業。
其中,裝備企業主要為鋰電正負極材料生產,鋰云母、鋰渣坯等煅燒輸出窯爐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
2022年以來,陶瓷色釉料巨頭、上市公司道氏技術共新增了6個新能源電池材料投資項目,計劃總投資合計超171億元。
8月31日,中鵬新能鋰電池材料智能裝備產業園開工儀式舉行。項目總占地30畝,一二兩期擬總投資5億元。
據悉,中鵬新能的鋰電池三元正負極材料輥道窯銷售量目前已居國內前列。
10月20日,德力泰為江西南能新材料打造的兩條高標準、高要求的石墨負極預碳化隧道窯成功點火。



德力泰打造的江西南能石墨負極預碳化隧道窯
而再往前,3月25日,早已在鋰電投資上賺得盆滿缽滿的科達制造的建材及鋰電裝備智能制造基地項目通過備案審批。
該項目總投資16.25億元。擬建生產規模為年產建材裝備部件161.45萬件(套)、鋰材料輥道窯85臺(套)。
11月2日,科達鋰電裝備研究院成立暨研討會于安徽基地商務中心召開。

科達鋰電裝備研究院成立暨研討會
據悉,鋰電裝備行業市場總容量上千億級,而未來3-10年是擴張期,科達制造的目標是努力做到行業前三。
今年,科達制造已正式將鋰電裝備作為建材機械、海外建材、鋰電材料之外的第四大業務板塊進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