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德力泰步入負極材料設備新賽道
兩條石墨負極預碳化隧道窯點火
10月20日,江西南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南能”)攜手德力泰打造的兩條高標準、高要求的石墨負極預碳化隧道窯成功點火。
江西南能位處“亞洲鋰都”宜春,在全球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高瞻遠矚、緊抓時機,投資鋰電產業,在對市場上現有預碳化隧道窯進行了嚴格考察及評估后,最終選擇了與德力泰合作。



順利點火
德力泰和江西南能本次緊密合作的兩條石墨負極預碳化隧道窯,無論在總體設計,還是選材及施工質量等方面都做了全新優化升級,每條隧道窯的設計年產能可達8000-12000噸。
在總體設計方面,德力泰綜合考慮熱量回收與環保排放、窯爐智能化控制等重點環節,為客戶解決了使用過程中的高耗能及用人難的痛點;在材料選用方面,充分考慮了“噴罐”帶來的風險,加強了窯頂、窯墻耐材的耐溫等級設計,既可保證窯爐使用的耐久性,也可減少客戶維修幾率;在施工質量方面,德力泰嚴格按照高于國家、行業標準的施工制作要求,為設備正常投入使用保駕護航。

近年來,鋰電材料加工行業持續紅火,正負兩極材料制備技術正在持續發展與革新。德力泰特窯技術團隊緊跟市場需求,從2017年就開始持續在此領域大力投入研發力量,對正負極材料熱工設備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與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正極材料鋰云母焙燒方面,德力泰在現有隧道窯壓磚基礎上從焙燒原理入手,結合現有提鋰廠家的硫酸鹽法提鋰工藝路線,嘗試從原料堆放、壓制方式、焙燒時間、焙燒空間等多方面進行探索,從而尋求出一條針對硫酸鹽法提鋰隧道窯焙燒的合理焙燒曲線。相對市場上現有的隧道窯在產能提高、能耗降低、浸出率提高以及低品位鋰云母提鋰等方面,都有顯著提升。


負極材料包覆后碳化方面,德力泰針對現有市場上的電加熱氣氛保護輥道窯、電加熱氣氛保護推板窯(以下簡稱“電加熱窯爐”)能耗高、產能低的現狀另辟蹊徑,在新型隧道窯上使用燃氣作為加熱源,通過合理設計,實現爐內的強還原氣氛保護,達到常規電加熱窯爐需要的隔氧環境,從而實現負極材料的包覆后碳化。
當前,德力泰已在燃氣實驗梭式窯上將包覆后碳化的負極材料參數各項指標(TAP、SSA、灰分、粉壓等)成功達到了等同市場上現有的電加熱氣氛保護輥道窯/推板窯的指標參數。
同時,由于燃氣加熱比電加熱增加了對流、火焰輻射等多方面的傳熱方式,能耗只有電加熱窯爐的1/2-2/3;并且隧道窯不同于電加熱窯爐的長度限制(輸送限制),能極大提高窯爐產能。所以,在同等產能情況下,燃氣隧道窯投資收益遠大于電加熱窯爐。
02.
千億資本追逐“鋰”想
“亞洲鋰都”宜春新能源產業大爆發
宜春,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城側有泉,瑩媚如春,飲之宜人”。
坊間曾有冷笑話稱,宜春,這是“一座叫春的城市”。
宜春也是一座以高嶺土為主礦品的資源型城市一一這里擁有全球最大鋰云母礦。
據界面新聞報道,目前宜春擁有全球已探明的最大鋰云母礦、亞洲最大的鉭鈮鋰露采礦山,也是“亞洲鋰都”主要的原料基地,現有鋰精礦產能超過10萬噸。
這里產的鋰云母礦主要有三處,分別為宜春鉭鈮礦、永興材料的化山瓷石礦、飛宇新能源的大港瓷土礦;江特電機的茜坑鋰瓷石礦處于探轉采階段;贛鋒鋰業的松樹崗項目、寧德時代的枧下窩礦區陶瓷土礦尚未形成有效產能。

宜春鉭鈮礦 攝影:王勇
亞洲鋰資源基本分布于中國境內,類型豐富但稟賦相對澳洲和非洲較差。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數據,2021年中國鋰資源量達510萬金屬噸,占全球總量的5.7%;儲量達150萬噸,占全球總儲量的6.8%。
而以類型劃分,中國以鹽湖鹵水鋰為主,約占國內鋰資源總量的近八成,其次是鋰輝石礦和鋰云母礦。
從地理位置上看,國內鋰資源集中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湖北、江西地區,分別占比43%、31%、11%、7%、5%。
青海、西藏資源量豐富,但存在高原高寒、生態脆弱、開采難度大和成本高的問題。相比之下,江西宜春等地成為國內鋰資源開發的重點。
為有效整合收儲當地鋰資源,宜春市政府專門組建了直屬市政府的國有獨資公司——宜春市礦業有限公司(下稱宜春礦業)。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去年7月,宜春市共有鋰礦采礦權29個,探礦權9個,宜春礦業收購或控制氧化鋰品位0.4%以上的礦山18個。
基于鋰資源的底氣,宜春提出目標,2025年宜春鋰云母精礦和碳酸鋰產量分別達700萬噸和50萬噸以上。
2021年,宜春碳酸鋰產量為8.1萬噸,超過全國的四分之一。
據悉,因為“亞洲鋰都”高品位的礦產資源,這里目前已聚集了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亞迪、贛鋒鋰業等一批世界級頭部企業。
而聯美正拓、合眾汽車、天賜材料、富臨升華、明冠新材、清陶能源、科陸儲能、一欣新能源、科力遠等一批優質項目也加速聚集。
宜春市相關部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宜春市共有鋰電新能源企業146家,在建鋰電項目100多個、總投資1215億元。
鋰電新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呈井噴之勢,由2012年的12億元,提升到2021年的500億元,今年有望突破1500億元。
03.
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扎堆進駐
宜春打造鋰電產業鏈閉環
宜春打造的鋰電產業鏈,將貫通鋰礦→鋰鹽→鋰材料→鋰電池→鋰應用(儲能、電動車)→鋰回收等各環節。
其中,全球鋰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的鋰電池生產制造基地及碳酸鋰等上游材料生產項目,就位于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
宜春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宜春時代)為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項目建設總規模120 GWh,一期項目建設規模年產約50 GWh,投資約135億元,用地1800畝;二期年產70 GWh,投資約150億元,用地2000畝。

宜春時代50GWh動力電池項目建設 攝影:王勇
除此項目外,寧德時代在宜春的投資還涉及奉新、宜豐等區域,包括建設年產8000萬噸含鋰瓷土礦選礦項目和年產2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投資約為230億元;并投入約20億元戰略入股江西志存鋰業、江西升華新材料、永興材料、合眾新能源汽車等企業和項目。
今年8月,另一家全球新能源頭部企業比亞迪宜春項目在南昌正式簽約,擬投資285億元,建設年產30GWh動力電池,和年產1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及陶瓷土(含鋰)礦采選綜合開發利用生產基地項目。
據了解,早在10年前宜春就和比亞迪有過接觸洽談,由此結下不解之緣。這次合作,雙方自6月12日開始洽談,到簽約落地,僅用短短64天時間。
04.
泛高安產區轉產鋰電陶企已突破50條線
德力泰是國內陶瓷行業知名的裝備企業。本次兩條石墨負極預碳化隧道窯項目的成功點火,實際上宣告德力泰已開啟負極材料設備與技術新賽道。
在目前行業內外嚴峻形勢下,德力泰順勢進軍新能源新賽道,為公司經營管理帶來新氣象。
而事實上,德力泰進軍負極材料也是有產業基礎的。
經過多年培育發展,整個江西省已形成了宜春、新余、贛州3個鋰電產業集群,涌現出贛鋒鋰業、九江天賜、江西紫宸、孚能科技等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龍頭骨干企業。
江西省在上游鋰鹽及部分電池材料領域目前已形成了較強競爭優勢,2021年鋰鹽、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銅箔等產量均位居國內前列,其中碳酸鋰、氫氧化鋰產量排名第一,鋰鹽總產量占全國近一半。
據陶瓷信息報道,到10月中旬,位于江西宜春的泛高安產區轉產鋰電的陶瓷生產線數量再創新高,目前已突破50條。
而光在10月10日至13日這4天期間,高安新增了共計10條生產線轉產鋰電的備案信息。
這10條轉產的生產線共涉及到智博陶瓷顏料廠、富利高陶瓷、格來利陶瓷、家樂美陶瓷4家企業。
加上此前精誠、贛虹、榮威、金佛、歐雅、恒達利等20多家陶企,共計40余條線轉產。
另據陶業時訊報道,隨著投資122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建設,高安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鋰電池隔膜生產基地。
當前,高安加速轉型做鋰電產線的主要是經營傳統瓷磚業務壓力較大的中小企業。
但是最新的跡象也顯示,泛高安產區頭部企業的跨界鋰電的戰略也逐漸明晰起來。
而為了更好地布局新能源賽道,10月10-11日,剛剛“接棒”瑞陽陶瓷集團沁園春陶瓷董事長的90后“陶二代”陳一鳴,即率領行者物流考察團蒞臨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參觀考察。
據了解,碳酸鋰生產企業不僅租賃陶瓷廠生產線進行轉產鋰渣坯,而且還可繼續從鋰渣坯中提取碳酸鋰。
另外,還可以將鋰云母提鋰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長石粉出售給陶瓷廠用于原料制作。
到今年10月份,電池級碳酸鋰均價每噸突破53萬元,而9月份則是突破50萬元/噸。這樣強勁的價格上升趨勢,將引誘更多泛高安陶企將重心往鋰電這塊轉移。
可以說,這也是今年德力泰加速步入負極材料設備新賽道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