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定義“建筑巖板”
裝配式是今年陶瓷行業提得最多的關鍵詞之一。隨著各方面資源的集結、投入,多數人的預見是,裝配式在不遠的將來會成為瓷磚、大板或者巖板的主要銷售渠道。
今年,我最早參與的一場與裝配式有關的活動是:4月18日下午,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和蒙娜麗莎集團子公司綠屋建科在佛山舉辦的“中國巖板應用高峰論壇”。
這次論壇雖然實際上是,蒙娜麗莎集團旗下專注巖板的子品牌美爾奇的首次品牌戰略發布。但它卻定了一個很好的主題一一“重新定義建筑巖板”。
B.
場景即渠道
什么是“建筑巖板”?顧名思義,即“在建筑裝飾領域應用的巖板”。
“建筑裝飾領域”又有哪些具體的巖板應用場景?
建筑裝飾領域對陶瓷人來講就太熟悉不過了。過去四十多年我們做的就是建筑陶瓷,其應用場景主要是室內外的鋪地、上墻。其中,以室內鋪貼為最。
2018年巖板概念被國內陶瓷行業廣泛應用之前,建筑陶瓷鋪地已經延展到戶外厚磚替代花崗巖石材等。而蒙娜麗莎900×1800×5.5mm的薄板已經可以超越只能鋪24米高的外墻磚,進入杭州生物科技大廈130米的高層建筑幕墻系統。
2019-2020兩年,巖板產能爆發,各方均淪陷于石材大B渠道的惡性價格戰,還有巖板加工、落地、配送這塊也是短期內難以克服的痛點。尤其是家居巖板這塊,如果還是材料供應商模式,則市場的誘惑力就大減。
進入2021年,在跨界渠道暫時受阻的背景下,大量積壓的巖板庫存轉向建筑裝飾渠道,試圖墻面市場向天然石材、涂料、墻布和木材,以及各種人造板材、新材等發起“替代之戰”。
另外一點是,巖板除了向外替代,還可以向內替代,即在中高端市場替代瓷磚。比如,過去廚衛空間、陽臺、入戶花園這些墻面多用內墻磚(瓷片),現在則可以直接800×2600×6mm或9mm一片到頂。
當建筑巖板或建筑裝飾巖板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首先我們希望給它一個定義,最起碼規格上的重新定義。這是媒體人一種習慣性想法。
比如,建筑巖板要在1200×2400mm以上。這個規格主要做背景墻或鋪地。800×2600或2700mm等主要上墻,也可以下地;其次是在安裝、鋪貼上要盡量使用0.5mm密縫技術,等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大巖板一片到頂延展大氣的材質特征。
但1200×2400mm以上規格巖板,如何便捷、高效地鋪上墻做護墻板或背景墻?這便涉及到裝配式應用安裝的問題。
C.
裝配式裝修的準確含義
在4月18日舉辦的“中國巖板應用高峰論壇”上,綠屋建科邀請到中筑建科(北京)總經理王強發表題為“裝配式內裝應用與實踐”。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強對裝配式內裝的定義。
因為此前,關于裝配式,陶瓷行業的認知主要還是停留在建筑外墻復合保溫系統和內墻隔斷系統(比如泡沫陶瓷)上。很少直接談內裝的護墻系統等。
事實上,裝配式其實就分為建筑主體裝配式和裝配式裝修(內裝)。裝配式裝修(內裝)是裝配式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王強給出的定義,裝配式裝修(內裝)就是采用干式工法,將工廠生產的內裝部品,在現場進行組合安裝的裝修方式。
裝配式裝修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將傳統現場濕作業手工加工的多個步驟,壓縮轉變成工業制造產品(部品)。
傳統裝修與裝配式裝修的比較:傳統裝修依循的是現場手工建造邏輯。而裝配式裝修依循的是工業產品(部品)制造邏輯。
傳統裝修是組織多個領域手藝工匠,根據多道繁鎖工序現場濕作業加工。其最大問題是按經驗進行非標作業,這樣容易產生浪費、污染;而裝配式裝修是先由工廠預制裝修部品,再將部品運到現場由產業工人干法組裝,其主要優點是標準化作業,沒有人為造成的誤差、浪費等,而且效率高,工期短,沒有環境污染。
必須強調一下的是,王強并不是裝配式內裝的研究者,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實踐者。中筑建科(北京)是他自己目前的創業公司。而此前他一直在華北地區最大的裝配式裝修公司工作,這家公司在華北地區有接近80%的市場份額。
D.
新中源再領跑
最近五六年間,每個中秋節前夕,新中源集團都會和媒體互動一次。今年的活動安排在9月16日,主題就是裝配式內裝。
會上,我仔細聽了新中源陶瓷營銷總經理張磊對新中源住工的介紹。感受最深的是,這次新中源在穩固傳統瓷磚基本盤基礎上,向裝配式部品(集成廚房、集成衛浴空間)的轉型是很堅決的,并非蜻蜓點水,投石問路,而是準備作長期投入。而終極目標是做全屋裝配式部品供應商。


新中源住工裝配式集成廚房、衛生間
在這次會議的發言中,我曾經還有個小小的抱怨,即華夏陶瓷網今年七八月份密集推出的有關裝配式內裝的文章,在行業內關注度不夠。潛在的意思是,老板們對這一前瞻性的話題不重視、沒有認知,因而很可能會失去下一個五年或十年。
我始終認為,真正的企業家,尤其是立志做百年企業的企業家,必須有跨越不同經濟周期,不同行業、產品生命周期的能力。
這兩年最具共識的案例是在大板、巖板領域。蒙娜麗莎•綠屋建科(2014)、順輝BTP薄板(2016)、金牌亞洲(2017)、新明珠(2017)等是最早進入薄板、大板的少數幾個大廠,而現在巖板的全渠道運營,也是這幾家更強。
可以想見,當前影響陶企對裝配式關注、投入的最大障礙,首先是傳統瓷磚渠道在萎縮;其次是巖板還沒有打開市場,未能充分展示其前景;再次是裝配式建筑、裝修本身也在試錯階段,多數人不想自己成為“小白鼠”,也不愿意去支付前期的學習成本。包括行業幾家上市公司,他們更在乎(也必須)的還是眼前的產品流量。他們無暇顧及任何暫時沒有流量的渠道和商業模式的探索。
E.
廠家要做“難而正確的事”
裝配式本質是改變商業模式
我跟王強在論壇間隙交流,他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觀點是:陶瓷行業過去一直是在生產半成品的材料賣給終端經銷商,他們再將材料賣給消費者。這里問題是,一方面交付鏈條本身很長,另一方面如果要成品交付,則涉及繁重的加工、安裝或鋪貼工作,這正是陶企普遍做不大的原因。
王強認為,陶企做大的正解是,廠家要做“難而正確的事”,即在后端把一片磚加工制造成一件部品,直接輸送到裝修現場讓工人們,像安裝木門、柜子那樣安裝。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終端交付既有效率,同時又環保。
換言之,陶企接下來應該趁著裝配式風口到來之際,改變商業模式,廠家通過追加投入到裝配式研發,輸送成品到終端,讓經銷商可以進行傻瓜式的標準化成品交付。這樣,經銷商就可以集中精力提升門店的流量。由此,廠家營收就會做得更大。
F.
大廠們聚力“墻面巖板”
不過,道理是這樣,但多數陶企為什么沒有馬上在裝配式新賽道發力?
比如,到今年下半年,主流企業集中在建筑(裝飾)巖板領域發力。比如馬可波羅主推1200×2600mm的產品。東鵬、新明珠及冠珠等,主推800×2600mm規格。金牌亞洲等推800x2700mm規格,蒙娜麗莎則更偏愛900×2700mm修長型特殊尺寸。
至于1600×3200mm超大規格,多在酒店、別墅等的大堂、過道空間使用。
上述主要用于墻面的建筑(裝飾)巖板,現在大家統稱墻面巖板(東鵬),有的則叫護墻板(薩米特)。對過去以瓷磚鋪地為主的陶企來說,這一塊確實是巨大的增量(有人估算市場份額有地面的3倍)。
G.
快裝≠裝配式
但如何來做墻面巖板?是用傳統工法,還是用裝配式?我們看到,目前大家都選擇了后者。
比如說東鵬,800×2600mm巖板全部用粘膠施工。這其中原因也很簡單,這個尺寸的設計就是為了終端容易操作,包括易搬運、易展示、易、鋪貼,從而易跑量。
但800×2600mm規格上墻,也有一些企業在嘗試用快裝模式,即用龍骨干掛拼接,外加金屬條收邊的模式。


圖片來源:西馬巖板家居
比如,2018年就開始做800×2600mm墻面巖板的CYMA HOME西馬家居目前采用的就是這樣的快裝系統。
談到裝配式,西馬家居董事長楊朝輝很冷靜,他認為,快裝系統不等于裝配式。裝配式裝修是從基裝開始,從布水電燃氣網管開始。
所以,裝配式首先是一個整裝的概念。陶企要真正切入裝配式領域還是有很大的難度,因為它完全是一個新的賽道。
想進入裝配式的企業,一方面要有能力對接這個新興市場(廣東“十四五”規劃達到30%裝配式),另一方面要建裝配式部品工廠,兩方面都要投入,而且面對的是一個前期緩慢進化的市場,這對很多實力不濟的陶企無疑是很難的。
新中源之所以敢喝頭啖湯,與老板霍熾昌先生骨子里就有的創領基因有關。
H.
還有這三個引領者
今年8月3-5日,2021廣東新型建筑工業化與裝配式建筑展在廣交會展館C區舉行。這個展主題就是聚焦裝配式建筑內裝修部品及綠色建材等。
今年新中源住工參加了裝配式建筑展,展位設計與7月20日在潭洲展的一樣。另外,建陶企業參展的有兩個,一個是順成集團,一個是東鵬控股。
最近兩年,順成集團從產、學、研結合的角度切入裝配式新賽道。順輝巖板已經推出了裝配式裝修三大系統,包括巖板幕墻應用系統,巖板內裝裝飾系統、巖板材料系統,涵蓋干掛、掛/鋪貼、鋁蜂窩復合等多種新型裝配式技術。

而順輝巖板深加工應用中心,目標是可充分滿足裝配式建筑的多元需求,地墻板、家具、櫥衣柜、衛浴、樓梯等都能制造。
去年10月12日,順成集團還聯合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裝配式分會,牽頭啟動編制廣東省標準《建筑裝配化裝修技術規程》。
東鵬控股旗下的鵬美綠家,是其江門生產基地的子公司。與海鷗住工、惠達住工一樣,鵬美綠家作為一個衛浴生產企業,也選擇了從整體衛浴的角度切入裝配式。
不同的只是,依托母公司強大的瓷磚生產能力,朋美綠家選擇了鋁蜂窩復合瓷磚體系作為自己要打造的核心技術。
鵬美綠家定義自己是第三代全定制裝配式整體衛浴企業。這次廣州裝配式建筑展,他們展出的是去年亮相過,但今年已變成升級版的LOFT公寓整體衛浴。
2018年,“東鵬潔具”品牌戰略升級,正式更名為“東鵬整裝衛浴”,接著與同濟大學等機構共同開發裝配式空間。
今年4月27日,第五屆(雄安)裝配式建筑及綠色建材展覽會在雄安新區舉行,蒙娜麗莎-綠屋建科在會上展出了保溫裝飾一體板、裝配式集成墻板。
6月30日,由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編制的《裝配式內裝修技術標準》JGJ/T 491-2021正式發布。該標準是國內第一本裝配式內裝修領域行業標準,已于2021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而蒙娜麗莎-綠屋建科是陶瓷行業參編標準的唯一代表。這顯然與其十多年前就開始的基于陶瓷薄板的裝配式應用探索有關。


2025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需達到30%。照片來源:順成集團
I.
在裝配式新賽道決賽
如果需要總結下,我們會看到,在建筑陶瓷垂直板塊,目前蒙娜麗莎集團、順成集團已走在裝配式新賽道的前列。而海歐住工、惠達住工、睿住優卡(美的置業×英皇衛浴)則走在衛生陶瓷垂直板塊前列。
新中源集團作為建筑陶瓷企業,選擇了先從集成廚衛產品的小角度切入裝配式內裝部品生產領域。其跨界幅度應該是最大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上述主流陶衛企業盡管選擇裝配式發展的路徑有差異,但我覺得他們在不確定的當下,都選擇了“順勢而為”,這一點是非常理智的。因為“好風憑借力”,才能送“我”上青云。
最后,我從王強演講PPT中下載幾個數字:首先是基于人口紅利在中國消退的大背景,建筑裝飾行業逐漸出現用工慌。尤其是年輕人不愿意進入這個行業,其結果是傳統建筑裝飾這門手藝逐漸流失。
當前國內建筑裝飾領域在崗的工人,大多是40歲以上的師傅,占比80%以上。另外,人力資源短缺,也導致人工費大幅上升。其中,泥工、瓦工、木工、油漆工等費用最近兩年都有40%-60%的上漲。
裝配式裝修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減少對人工的依賴。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陶瓷衛浴行業主流企業全面進入裝配式新賽道是遲早的事。